为进一步全面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,高州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系主动响应上级部门“廉政文化进校园”的号召,积极开展“廉政文化进班级”系列活动。3月25日,作为高州师范学院“廉政文化进校园”的模范试点系(科室),社科系313历史班、313地理班、313学前教育1班分别在本班教室开展了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“廉政文化进班级”活动。
313历史班以“节俭,我能行”为主题,由社科系辅导员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员骆春榕老师主持班会。骆老师以“什么是节俭?”为切入点,让同学们自由思考节俭的深刻含义,阐述自己对节俭的理解,有的同学说节俭就是不乱花钱,有的同学说节俭就是懂得珍惜衣食住行等资源……。针对同学们的各自不同理解,骆老师在总结中从节俭的字面和历史渊源阐释了节俭的内涵。他说,节俭一词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并广泛使用,其包含两层意义,即节是节制、节约之意,意思要控制或约束自身的非生活或非正常需求欲望;俭是勤俭之意,意思就是要勤奋、勤劳。所以,提倡节俭,要做到节制自身的非必需欲望,还要勤奋、勤劳。随后,骆老师以“我是如何节俭生活的?”为题,询问了大家的日常生活开销情况,并以结合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,指出了提倡廉洁节俭的必要性和意义。
骆老师在最后的班会总结中指出,在市场经济社会,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,消费观念也随之变化,但在任何时候,节俭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厉行节俭,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生活态度和工作作风,作为当代大学生,应该身体力行,以“服务社会、服务群众”为己任,践行党的群众路线,倡导廉政文化,厉行节俭。
313地理班则以“大学生与廉政文化”为题,通过观看廉政文化视频,真是感受中国共产党人为群众服务,厉行节俭的工作作风,以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反腐倡廉、厉行节俭的坚定决心。随后,在班主任邱清芸老师的主持下,该班就大学生与廉政文化问题进行的讨论,大家一致认为,节俭、廉政不仅仅是政府官员的事情,也是每个公民应该有的觉悟和行为,作为大学生,应该具有更强更高更坚定的节俭廉政意识。
313学前1班以“节俭,我能行!”为主题,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,将全班分成4个小组,分别对“什么是节俭”、“什么是奢侈”、“我节俭、我奢侈吗”、“我是如何节俭的”等四个子题目进行小组讨论,凝聚共识,然后选派代表上台表达小组共识和观点。大家认为,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是我们祖先立足创业的传家宝,当前,社会中一部分人,包括大学生确实存在一些奢靡浪费现象,我们应该给予坚决反对和抵制。廉洁节俭应该是每个人应有的思想意识,大学生尤其如此,并且要身体力行,从身边小事做起,从每日的衣食住行做起,节约每一粒饭、每一滴水、每一分钱……。
廉政节俭是中华美德,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。开展“廉政文化进班级”活动,不仅是对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,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,培养学生廉政节俭的行为意识。同时,倡导廉政节俭,也有利于转变和改善我们的工作作风,加强融洽党群关系和师生关系,切实将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去。